近日,多地气温骤降,今冬以来最强寒潮正在影响我国,北方大部地区最低气温集体“创新低”,我们天津市的低温冰冻天气仍将继续。在一出门就会瑟瑟发抖的冬日里,户外工作者顶寒风、战低温,成为寒风中的守护者。寒冷环境作业容易引发体温过低或冻伤等职业危害,给户外工作者的健康以及生产生活造成影响。
(一)低温作业
根据我国国家标准低温作业分级的规定,作业人员在生产劳动过程中,其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℃的作业即为低温作业。作业人员长时间低温环境作业可导致冷损伤,在接触低于0℃的环境或介质(如制冷剂、液态气体等)时,均有发生冻伤的可能。
(二)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常见伤害
寒冷环境下,冻伤是最常见的伤害。冻伤的皮肤可能呈现苍白或紫红色,失去弹性,甚至呈蜡块状。当冻伤的组织融化后,皮肤会发红、肿胀,并可能出现水疱。同时,极端的低温环境可能导致肺水肿、心室纤颤甚至死亡的发生。
(三)紧急处理方法
1、现场处理:
迅速脱离受冻现场, 进入温暖的室内 (室温不低于20℃) , 脱掉衣服, 抬高受损的肢体。若患者呼吸、心跳停止, 应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早送至医院。
2、复温治疗:
将冻伤部位置于40℃至42℃的温水中。
3、继续保温处置:
复温后的冻伤部位应继续进行保暖保温, 以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。
4、保护受冻部位:
复温后的冻伤部位应以柔软的材料进行包裹, 切忌挤压。
(四)户外工作者的防护措施
1、注意保暖
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从事户外工作应该格外小心,外出前应做好保暖防寒工作。尤其是头部和四肢末梢部位的保暖。
2、穿戴防护装备
由于穿戴衣物比较多会造成骨关节的活动性较差,可能出现动作僵硬、平衡性变差等情况,故户外工作应穿戴护膝等防护装备防止摔跤、骨折等伤害的发生。同时应选择防滑和保暖性较好的鞋。
3、防止雪盲症
冰面和雪面对于太阳光的反射效应较强,外出工作时应佩戴防紫外线太阳眼镜或墨镜,防止雪盲症的发生,并且注意摄入维生素A、维生素C等含量较多的食物。如果发生雪盲症,不要勉强用眼,使用干净的衣物或布块覆盖眼部并及时就医。
参考文献:
[1] 夏玉静,张莉莉,余晨.低温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规范编制说明[J].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,2019,37(04):391-392+394.DOI:10.16369/j.oher.issn.1007-1326.2019.04.025.
[2] 《职业性冻伤的诊断》[J].中国卫生标准管理,2016,7(Z1):54.
[3] 寒潮来袭,劳动者警惕低温作业职业伤害 2023. https://new.qq.com/rain/a/20231216A03CE800
天津市疾控中心环境健康与学校卫生研究所 张经纬
|